image

精益创业启动计划

image
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是为期12週的体验式学习计划(每週三小时),旨在协助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培养创业思维和商业化的能力。计划以主题形式进行,由来自不同领域且经验丰富的培训员、行业从业员和导师等专家带领培训。

课程环绕精益创业模式的关键原则,可让计划成员根据科学和工程的基础发现开发可行的商业模式,设立初创公司,将研发成果推出市场。

计划介绍

主要内容

精益创业、商业模式设计和假设设定
最简可行产品(MVP)
培育及筹集资金
知识产权 / 技术授权
市场分析和验证程序
客源开发和面试技巧
演示资料和业务计划

计划时间线

1
前期
简介会
2
团队报名
参加计划的团队呈交意向书,并提供初步的项目资料
3
认识培训员和导师
计划负责人约见个别团队申请人
4
精益创业启动计划
5
推销日和毕业礼

认识我们的培训员和导师

首席培训员 – 黄宝金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教授

培训员 – 区恩庭先生

艾草蜂有限公司
创办人

培训员 – 陈文茵女士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
教育总监

培训员 – 陈伊娜女士

Saltagen Ventures
投资总监

培训员 – 徐锦辉先生

得信医疗有限公司
主席

导师 – 郑思行先生

Co-Founder / General Partner
Ooosh Tech Lab

导师 – 崔靖韬先生

香港「融.聚.历」
创办人

导师 – 林玮源博士

麦瑞通医疗器械亚洲有限公司
亚洲区高级副总裁及总经理/亚太区战略副总裁

导师 – 蓝柏龄博士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上市科首次公开招股审查组 (生物技术及医学监管) 副总裁

导师 – 罗伟能博士

信和集团
助理创新总经理

导师 – 李启忠先生

默克药业(香港)有限公司卓越商业与准入部创新医学业务部负责人

导师 – 梁志诚先生

威康亚洲有限公司
始创人/总经理

导师 – 李澍荣博士

汇浚发展(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

导师 – 劳元佳先生

佳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导师 – 伍于祺博士工程师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工程师

导师 – 石义强教授

大湾区商学院
副校长

导师 – 陈建业先生

德国博医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

导师 – 蔡明都先生

ParticleX粒子创投
首席探索官

导师 – 黄君南先生

汇系发展有限公司
经理

导师 – 黄亮博士

Alli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rofessionals (ATTP)
委员

导师 – 胡百非先生

PREN
联合创办人及产品总监

导师 – 翁伟基先生

谷歌(香港)有限公司
谷歌云端平台策略顾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少

我们的导师提供了很多想法,像是如何将我们的技术转化成为不同形式。他更指导我们如何更改目标受众和包装产品。

第二期计划成员

每週的简报会非常实用及有趣。其他团队和导师拥有丰富商场经验及专业知识,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见解和反馈意见。

第二期计划成员

在眼视觉研究中心,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和恢复健康的视力。若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将研发转化为切实的市场项目/产品。精益创业启动计划计划可以为我们提供转化工具。

Benjamin Thompson 教授
眼视觉研究中心行政总裁

培训员和导师就如何开办一间新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详尽的资料。这点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头绪。如果没有这个计划为我们提供这些资讯,我们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目标。

陈志伟博士
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我欣赏计划的设计以及每两週一次的团队汇报安排。汇报的频率促使团队加紧与不同的持份者访谈,从而调整内容。

李启忠先生
第一期第九组
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的导师

计划很好地综合了讲课和验證程序等丰富的内容。透过课堂,计划成员大多可建立非常稳固的概念基础,考虑如何验證其假设。

劳元佳先生
第一期第三組
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的导师

香港科技园公司的精益创业启动计划通过教学,让我们了解到将产品推进至市场的思考路径,有助我们决定目标客户和最终用户。

李凯林博士
第一期第五組
眼视觉研究中心的组长

精益创业启动计划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我们的产品或建立公司的知识或理论,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技术难题。

许珮茵博士
第一期第三组
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的组员

这个计划的课程元素及策略有助创新思维和商业化的结合,增强及更新参与成员的技能与知识。导师及培训员具丰富行业经验,是其他同类型课程难以匹敌的秘密武器和成功要素。

崔靖韬先生
第二期第六组
智能多维数据分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导师

精益创业启动计划的宗旨是降低创业过程中技术转化的风险,为成员灌输创业思维、提供真实的市场反馈,因应个别状况聚焦、改善或重新定向。作为导师,我的满足源自一份推动香港成为创新及商业化枢杻的公民责任感。

陈建业先生
第二期第十五组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的导师

我学会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产品。除了技术,还要考虑包装、格式和用户界面设计。我增添了许多关於技术转化的知识,包括价值主张图(VPC)、 商业模式画布图(BMC)、授权许可,以及募投技巧。

李茵仪小姐
第二期第一组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的组员

此计划让我明白在产品设计期间,必需考虑客户需求,而与客户会谈更是其中一个收集意见的好方法。

郑国彬先生
第二期第九组
香港工业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研发中心的组员

常见问题

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是甚麽?与其他创业培训有何分别?
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源於美国一个同类型的计划,旨在将科研转化为商业成果。课程的结构以精益创业的方法为本,以支援业务模式建立、市场探索,以及研究和创新理念的商品化。
为何要参与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对我有何益处?
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帮助团队成员探索目标市场和细分客户层,从而在投放重点资源前,先定义业务模式,令产品/技术可以配合市场的需要。透过这个计划,团队成员可在创业阶段避过风险,并接触庞大的产业网络,运用香港科技园的资源,从而支持团队将研发创新项目推向商品化。
谁将在计划中担任导师?
计划的指导员、培训员和导师全是学术及产业的行内人员。我们会不时邀请合适的行业专家加入指导团队,你可浏览此处认识计划的导师团。我们亦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担任客席主讲,与计划成员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见解。
我可以如何与行业导师建立联繫?
我们会从相关产业、投资者群或大学的技术转移处物色行内专家,邀请他们担任导师。每个参与团队都将与一位在团队商业化目标市场具备相关背景和经验的行内导师配对。除此之外,成员亦可从计划的导师团寻求建议,从不同的专家角度获取更多意见。
我参与计划後,需要披露保密的研究资料吗?
不用。报名的条件之一是你必须先有一个研究/创新项目,不过我们不需要你披露你的研究/创新的详情或保密资料。你只需要详述你的技术如何运作、有何优势。
我参与计划後,需要投入多少时间?
我们期望团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并投入计划 ,充分地享受从中的收穫。时间上,团队每星期大概需要拨出最少三个小时出席课堂/活动,以及进行市场研究/探索。
我们於参与计划途中及完成计划後,可以从香港科技园获得更多支援吗?
绝对可以。除了香港科技园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外,我们还会为你安排其他香港科技园资源(例如商业/产业网络、网上培训/学习、资金和培育等等)。完成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後,我们可以帮计划成员团队迅速接入香港科技园公司的Ideation计划,争取10万港元的拨款和其他类型的支援,以便启动开设初创公司的程序。
加入计划前,我是否必须已经有一个研究项目/创新的概念?
由於计划的宗旨是支持团队成员探索目标市场和客户细分市场,将项目商品化,因此团队在加入计划前已经有一个研究/创新项目会更为有利。
参加计划前,我们需要先成立公司吗?
不必,不过如果你已经成立初创公司,而且计划将你的研究/创新项目商业化,我们非常欢迎你加入计划,协助你探索市场,从而更有效地使产品/科技配合市场的需要,避开创业风险。
怎样的团队组成是最理想的?
我们没有设定团队人数的规限。不过,我们建议团队最好有4-5名组员,以便在计划期间一起合作,互相扶持。每组需选定一名成员担任「创业领袖」(EL),作为团队在科研商品化过程中的推动者。团队中商业/商品化经验较丰富的组员,是担当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
如果我独自创业,能参加计划吗?
绝对欢迎,不过我们还是建议你与他人组队,分担工作。​
组内可以有一个非技术人员(例如商业背景的人员)加入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吗?
可以,我们鼓励并接受多元学科领域的人员参加计划。​
参与项目的博士後学生并非InnoHK计划下的僱员,也可以参加精益创业启动计划吗?
可以,凡是获得InnoHK提名的学生,都欢迎参加计划。​
我该如何加入计划?
请密切留意我们的网页更新。你亦欢迎电邮至 institute@hkstp.org 以索取最新消息 。
我们可以在线参与每週的课堂吗?
亲身出席固然更为理想,因为你可以与其他的计划成员和导师互动。不过,计划是以混合模式进行的,如果你不便亲身出席,线上参与也无不可。
我们或不能全数出席所有的课堂,团队的成员可以轮流出席吗?
可以,你可以指派团队成员轮流出席每週的课堂。若得到讲者和培训员的同意,也可以与团队成员分享讲课材料。
我可以如何取用网上培训资料?
计划期间,我们会将学习资料上载供计划的团队使用。在你正式加入计划後,你将获得权限/登入许可,方便你使用网上学习资源。